010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010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六百二十六章 两相对照

第六百二十六章 两相对照

  第六百二十六章 两相对照 (第1/2页)
  
  “要我说那群土人也是奇怪,见面就要和我们动手,打输了又立马胆气全丧。”
  
  “那不是他们的问题,是他们这块地方就这样,战败的土人往往都是被杀掉,我们只是让他们劳改十年,算得上仁善了。”
  
  “说起来,这群土人学习能力还是不错,和我们汉人有的一拼。”
  
  “学官话确实挺快的,汉字也是,有些旗帜和我们的旗帜还挺像,说不定真的是数千年前迁移而来的部落。”
  
  “兴许吧,来!先干一杯!”
  
  “干杯干杯!”
  
  西京城虎贲坊第三街第五弄第六户的阮进家中,此刻那四分小院的前院热闹非凡。
  
  张煌言、阮进他们十七人坐在四张桌子拼凑起来的大桌子面前,桌上摆着的菜肴可谓丰富。
  
  炒土豆泥、炸番薯片、泡白菜、酸笋鸡、风鸡、蒸草鱼、蒜苗腊肉、凉牛肉、辣椒牛肉沫、丝鹅粉汤、三鲜汤、椒末羊肉……
  
  整整十二个菜在桌上被吃了七七八八,桌上还摆着两大壶米酒,瞧那模样最少有七八斤。
  
  这些菜肴的食材费用和酒水费用,花费了阮进二百多文。
  
  虽然他嘴上说着让张煌言付账,但也仅限嘴上调侃罢了,真正付账的时候还是他自己掏钱,哪怕张煌言硬要给,也被他所拦下。
  
  “这样一桌饭食,放在大明,恐怕得七八百文啊……”
  
  吃着饭菜,一名年纪较小的小队正开口说话。
  
  他是去岁才参军的,因此官阶有些低,作为队正,他的俸禄是每年一百两。
  
  这样的高俸禄是他曾经所不敢想象的,而齐国可以说给了他这个机会。
  
  “尚行,别忧愁了,现在咱们来到齐国了,不会再有人饿死了。”
  
  “是啊,小秦队正,你好好放宽心。”
  
  “你小子,婆婆妈妈,按照我说,你找个婆娘在这里生十个八个孩子,这才对得起你爹娘在天之灵!”
  
  小队正只有二十岁,名叫秦尚行,是山东青州人。
  
  他家中本来自小有父母、兄弟合计五人,算上他便是六人。
  
  只是当年淮北大饥饿死了他两个哥哥,到了后来山东又爆发徐鸿儒的白莲教叛乱,致使他另外一个哥哥也不幸夭折。
  
  父母好不容易把他拉扯大,结果天启十四年山东大旱,米价骤涨,他爹没日没夜做纤夫赚钱,结果操劳成疾,不幸病逝。
  
  到了天启二十年,他娘亲也因为思念死去的丈夫孩子,思念成疾而去世。
  
  至此,秦尚行便成了孤家寡人。
  
  由于旱情不减,他干脆贩卖了田地给官府,拿着粮票乘船来到了齐国。
  
  恰好天启二十一年齐国募兵,他便入了伍,拿了二十亩入伍田,眼下将田地交给隔壁的一户邻居耕种着。
  
  那二十亩入伍田,和今年分给的一亩地,合计是二十一亩地,每年能产出二十七八石米麦。
  
  这些米麦,一成交赋税,五成是秦尚行的租子,四成是邻居的产出。
  
  由于西京城外都是采用拖拉机耕种,因此种地比以前大为轻松,即便只有四成粮食,也有人抢着租种。
  
  凭着这二十几石米麦的产出,秦尚行倒也能每年躺着收入十一二两银子。
  
  即便他没有当上队正,日子也相当舒坦,更别提眼下他升官做了队正,每年俸银一百两了。
  
  秦尚行对自己眼下的生活十分满意,对于同袍们“骂骂咧咧”的关心也以微笑回报。
  
  瞧着他那模样,张煌言喝了一口米酒,心里不知作何感想。
  
  来到齐国的,除了官员大部分都是理想主义者,并不缺金银外,百姓基本上都是无可奈何才背井离乡的。
  
  来到齐国的百姓,在来到齐国之前,哪个不是身无三两银的白身?
  
  眼下来了齐国,只要稳居三年以上的百姓,莫说三两银,便是三十两银子,也能咬咬牙拿出来。
  
  正因如此,齐国百姓才视“发配原籍”为齐国最重刑罚。
  
  “笃笃——”
  
  “阮老丈可在家乎?”
  
  众人正在安慰秦尚行时,门口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听到敲门声,在后院吃饭的阮父和阮母也走了出来,而阮进连忙起身去开门。
  
  眼下正值黄昏,距离宵禁还有一段时间,阮进不知道有谁回来自家找人。
  
  他来到门口打开门,出现在门口的是三个身着从九品官员灰色常服的街坊官员。
  
  他们没想到阮进居然回家了,因此在见到阮进的时候愣了愣,随后顺着阮进背后看到许多身着鸳鸯战袄,似乎刚刚回京的张煌言他们后,其中一名主官便回过神来开口道:
  
  “阮大郎你回来的正凑巧,我们是前来通知西京城各户百姓喜事的。”
  
  “什么喜事?”阮进只喝了半斤米酒,脑袋还清醒,因此好奇询问。
  
  不仅仅是他,连屋内的张煌言等人听到有好消息都不免侧头去看。
  
  当着众人的面,那从九品主官笑道:
  
  “今日一早,长史府发下令旨,今年开垦田地甚多,因此齐国国民每人再分新田一亩。”
  
  “我等此次前来,便是让你家与邻边换田三亩的。”
  
  从九品主官说了一个好消息,这让阮进喜笑颜开:
  
  “又发三亩田了啊!好事!好事啊!”
  
  “来来来,进来小酌两口。”
  
  阮进高兴的邀请三名官员,三人闻言却连忙摆手:
  
  “算了,我等还需要挨家挨户告知消息,便不便打扰了。”
  
  “这是你家换田之后的田契,这三亩田契可得收好了。”
  
  说着,主官从怀里拿出了一叠厚厚的田契,从中找到三张新田契递给了阮进。
  
  阮进见状笑得合不拢嘴,而三名官员也在告知消息后离去,前往阮进隔壁的邻家告知喜讯。
  
  阮进拿着三亩田契,笑得好似一个裂开的西瓜,不过院内众人此刻也好不到哪去。
  
  入了国籍的人纷纷开怀大笑,痛饮三大杯。
  
  不明齐国田地规则的张煌言则是好奇询问道:“这换地每年就换一次,岂不是浪费许多人力?”
  
  “诶……”阮进嘲笑张煌言不懂,把田契交给笑得合不拢嘴的二老后,便坐在他身边给他解释道:
  
  “这田契啊,每家都有一个“木模印章”,这些印章放在了每个坊的坊市衙门里,如果要换地,那只要求原地主烧毁自己的地契,然后坊市衙门的官员盖章就行。”
  
  “这一过程倒不繁琐,至于私底下怎么认田,那都是商量着来。”
  
  “他家虽然换了三亩田给我家,但他家在换田同时也能得到其它的新田。”
  
  “这个挨家挨户换田听上去麻烦,但把最麻烦的认田这一步交给农民自己,那便不麻烦了。”
  
  “你嫌弃换田麻烦,那是你不知道穷苦人的难处。”
  
  “要是分他三亩熟地,同时让他还两亩地,平白得一亩地,你说他乐不乐意?”
  
  张煌言毕竟是官绅家庭出身,不明白一亩地能给农民带来多大财富。
  
  换田、还田、种新田……
  
  这听上去很麻烦,但为了每家每户那五六口人的五六亩新熟地,谁又会嫌弃麻烦呢?
  
  张煌言嫌麻烦,所以阮进才笑他不知道农民疾苦。
  
  他这般说着,张煌言也对自己的想法反思了一下。
  
  不过在他反思的时候,四周却响起了一些邻居歌唱的声音。
  
  “日出东方兮齐王,长驱国朝兮定邦,天下战乱兮平定,百姓饥苦兮发粮……”
  
  那歌声张煌言很熟悉,是民间不知名人效彷《诗经》所胡编《齐风·太康乐》,其曲意词意都是描述齐王为百姓开创太平安康的作为。
  
  这歌赋并不算好,十分口水,但正因为足够口水,所以渐渐演变成了民谣。
  
  诸如这样的“口水赋”还有很多,都是百姓自发表演吟唱,被人记录下来后,经过挑选后编入了《齐风》之中。
  
  《齐风》内容丰富,有战争与爱情、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歌颂君王与讽刺君王等等歌谣。
  
  《太康乐》算是最能表达齐国百姓对齐王朱由检感激之情的一首民谣,而在分田之日歌唱这首民谣,恐怕是齐国百姓唯一能大胆传达自己感激之情的时候。
  
  “百姓歌唱兮安康,谷仓宽大兮足粮,将士守土兮歌唱,官员治国兮……”
  
  悠悠歌声,绵绵入耳……
  
  听着黄昏下西京城内响起的“太康乐”,长史府内的四人走出高楼,俯瞰整个西京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果然还是回到了自家最舒坦!”
  
  看着黄昏下西京城上空的渺渺炊烟,以及在耳边那声声入耳的歌声,黄龙将齐国称谓了“家”。
  
  与他同样想法的,还有以及抵达齐国一个月的孙应元和满桂。
  
  三人都把齐国当成了家,最少齐国的百姓尊敬士卒官员,齐国庙堂也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
  
  不管是因为齐国太小还没有发生矛盾,还是因为齐国人少所以矛盾不显。
  
  总之眼下的齐国,给予了三人一个比大明朝更温暖的“故乡”。
  
  感受着这种舒适,即便是年过四旬的黄龙都不由生出了一种要为齐国再奋斗四十年的想法。
  
  他如此,更别说满桂和孙应元了。
  
  瞧着他们三人的模样,跟随一同走出的夏允彝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
  
  这最难啃的三个人都接受了齐国,那其它留在大明的骄兵悍将就更不用多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