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王陵之母弃身立义 (第2/2页)
此等行为真是令人发指!
在这一点,项羽做得的确太过分,无论从道义还是从自身利益上来说,都是极为愚蠢的举动。从道义上来讲,王氏为长者,又已经自杀了。项羽作为晚辈,与王氏、王陵都没有深仇大恨,油烹王氏的尸体则太过惨无人道。从自身利益来讲,虽然王氏自杀与项羽挟持王氏为人质有关,但是人毕竟不是项羽亲手杀的。如果项羽有刘邦的手段,这时候趴在王氏的尸首前洒几滴眼泪,厚葬王氏,即便是王陵不感激,起码也不至于恨项羽入骨。人都死了,烹之,对项羽而言没有一点好处;厚葬,起码还能挽回一部分影响。可是项羽放着好事不做,偏偏要做蠢事。
使者逃回王陵军中,将王氏托自己带的话以及王氏死后的下场讲了一遍,王陵痛得当场晕倒。醒过来之后,王陵咬碎了钢牙,从这以后铁了心跟着刘邦打项羽,帮助刘邦安定天下,因功被封为安国侯。刘邦死前安排后事,就提到王陵之才可以担任丞相。虽然史书里没有详细记载王陵的功绩,但凭此两点,可见王陵为刘邦的汉室江山立下了多少功劳。这样一个人才,项羽生生地把他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白白便宜了自己的对手。
这说明什么?是项羽自己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事情已经发展到这步田地,项羽犹未提高对刘邦的警觉,仍然按照既定的计划去打田荣。临走的时候,项羽发布了征集令,命令九江王英布率军跟自己一同出征。一直以来,英布都是项羽最为倚重的猛将。有英布在,许多硬仗、大仗都不是问题。为了在对田荣的战争中速战速决,免得夜长梦多,项羽很希望老部下能帮助自己。然而,九江王英布以患病为由,拒绝出征,仅仅派手下带了几千人马前来,略表心意。
英布为何缺席这次出征,其内心真实想法已经不可知。但根据情理分析,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种可能是英布真的病了。虽然称病不出常常是古人表示拒绝的一种方式,但也不能说所有的“称病”都是撒谎。英布也是人,恰好此时生了病也不是绝无可能的事。
第二种可能是英布满足于九江王的生活,不愿意再冲锋陷阵。他是猛将,每次打仗打得都是硬仗、恶仗。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中亡。没过上舒服日子的时候,许多人会因为欲望努力地去争取。等到过上舒服的日子,再让他辛辛苦苦去拼命,许多人就会退缩。英布此时毕竟是三四十岁的人,刚当了几天逍遥王,尝到了富贵生活的安逸滋味,很可能就失去了厮杀的勇气。
第三种可能是英布不满项羽的不尊重。从项羽的角度来看,英布的九江王是项羽封的。不管英布现在是什么地位,在项羽眼里,英布还是他的手下,是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但从英布的角度而言,英布此时已经是九江王,是一方诸侯,从身份、地位上来说,他与项羽是平级。这时候,项羽还是用对部下的态度要求英布随自己出征,很可能让英布心里不痛快。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都会使英布最终拒绝随项羽出征。如果项羽有刘邦的心思,很可能找出英布不跟随自己的真实原因,施以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弥补。
但是,项羽毕竟是个莽夫,缺乏头脑,他没有深究英布拒绝随行的深层次原因,只是简单地开始怨恨英布。从此,昔日的君臣开始变得“同床异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