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朱元璋:欧阳伦说话像放屁一样(求订阅!!) (第2/2页)
“还有,我可是记得很清楚,当初辣椒才出现在京城的时候,太子殿下曾经邀请在京城内的王公贵族赴宴,而宴席上就着重推荐了辣椒,从此辣椒便成为了咱们的心头好,这两样难道是巧合?”
“我曾调阅过很多地方官员弹劾马家商社的奏章,主要是说马家商社的生意做得太大,影响到了当地商人的经营,为了避免这家商社尾大不掉,建议打压处理,但这些奏章都被陛下批了不同意。”
“还有你们难道没有发现陛下内帑的钱变多了么?内帑是陛下的私人钱库,咱们做外臣的都看不到内帑的账目,不过正常来说国库每天会拨款十分之一入内帑,前些年一直是一百万,这两年稍稍好了许多,但也绝对不会超过五百万,你可还记得上次给北直隶修长城拨款,陛下一出手就是五百万两,这可是五百万两啊!不是五十两!”
“这些钱是怎么来的?”
“毫无疑问,这些钱恐怕就是马家商社给陛下赚的!”
“再加上最近锦衣卫插手马家卖菜籽油的事情,猜测是真是假已经很明显。”
李善长一番话说完。
吕昶、宋濂现场沉默起来,再也不像刚刚那样坚定了。
过了一会儿,宋濂沉重开口道:“若马家商铺真是陛下的话,那这就是陛下再与民争利啊!”
吕昶摇摇头,“皇帝之尊却是行商贾之事,这要是被传出去,恐怕是要被天下百姓耻笑的。”
“两位大人总算是明白过来了,我刚推测出这件事情真相的时候,也是极为震撼,所以才邀请两位大人商议,一定要想办法劝阻陛下,光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李善长感叹道。
“没错,作为君王除了不应该行商贾之事外,更不能与百姓争夺利益,皇帝陛下经商这让天下百姓、官员如何能接受?”宋濂面沉。
“皇帝经商.简直是笑话!身为臣子务必要尽到劝谏之责!”吕昶沉声道:“李老相国、宋大人,遇到此事我们若是不管不问的话,有失做臣子的本分,所以我建议咱们立刻上书劝谏陛下!”
“善!”
“好!一同上书!”
太和殿内。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
朱标兴冲冲的走了进来,“父皇,好事好事啊!”
“标儿,发生了何事?”
朱元璋连忙问道。
“菜籽油刚一上市,就受到百姓们的喜爱,现在全国各地都卖爆了!”
朱标兴奋道。
哦!
朱元璋脸色一喜,笑道:“看来咱当初的眼光很正确啊!”
但很快朱元璋脸色又垮塌下来。
“父皇,您怎么了?这菜籽油火爆,咱们能赚更多的钱,你怎么反而不开心了呢?”朱标好奇问道。
哼!
朱元璋重重冷哼一声,“当初咱亲自去永安府找欧阳伦这小子谈,明明都商量好了,给朕三成的利润,还签了契约,结果现在又变成了两成,菜籽油卖得越火爆,这一成利润那得是多少钱啊!”
“咱这是心痛!!”
“欧阳伦说话像放屁一样,不认账!!”
朱标笑着安慰道:“父皇,儿臣倒是觉得两成就两成,现在这菜籽油生意利润比辣椒、香皂加起来还要多,百姓每天都要吃,这可不仅是门生意,而且还关乎民生!”
“再说了四妹夫现在管着北直隶,修路要钱、修长城要钱,还得拉扯大明其他行省,也不容易。”
朱元璋没好气道:“你对你这个四妹夫还挺好,这小子心眼子比咱都多,要是那天咱先走了,你被他卖了都不知道。”
朱标摇摇头,“父皇你放心,四妹夫不是那种人,虽然我跟他见面没有父皇您多,但我和四妹夫一直有书信沟通,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而且我发现他对您还是很敬重的,对四妹也好,老四、老十二在他手下也是得到锻炼,儿臣觉得四妹夫是个很单纯的人。”
恩!?
听完朱标的话,朱元璋连忙起身用手背靠在朱标的额头上。
“标儿,你这也没发烧啊!”
“他欧阳伦敬重咱?他欧阳伦是单纯的人?你没搞错吧?”
朱元璋无语道。
“他要是敬重咱,能像躲瘟疫一样,从京城跑到开平县去,他欧阳伦要是个单纯的人,那这个世界的人全没心机了!”
“标儿,你可千万别被欧阳伦那小子给忽悠了,这家伙外表看上人畜无害,心里算计人法子多去了!”
“你是要做皇帝的人,一定要地方,即便这欧阳伦是你妹夫!明白么?”
“明白了,父皇。”朱标虽然不是太认同朱元璋的话,但他也清楚朱元璋的性格,这个时候要是不点头答应的话,那肯定会没完没了的教育。
“明白就好!”朱元璋眼珠子转上一圈,“不行,咱越想越觉得亏,你安排下去,让马家商社的人给咱狠狠的从北直隶进菜籽油,务必保证有足够的货,之后再做两个账本,一个是真正的账本,一个是分账账本,把利润做低,按照实际五五分!”
闻言,朱标眉头一皱,“父皇,做生意得诚信,咱们这样做怕是不好吧!”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诚信做生意,那是商人要做的事情,咱不是商人,是皇帝,他欧阳伦可以随意更改分成比例,那咱也可以做假账本糊弄他,就看谁玩得过谁!”
“标儿,你放心吧,如今这菜籽油销售,全靠咱们马家商社的铺子,别人没那个本事,再说了咱不是还给他分了一半的利润了么,算对得起欧阳伦了。”
“这事你不说咱不说,谁知道?”
“你只管放心去做,真要是被欧阳伦发现了,朕会去处理的。”
朱标见朱元璋如此坚持,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无奈点头,“儿臣试一试吧。”
就在这个时候,王忠匆忙跑进来,“陛下,不好了,李善长、吕昶、宋廉三位大人带着十多名官员朝着太和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