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010小说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757章 水洼(外)

第757章 水洼(外)

  第757章 水洼(外) (第1/2页)
  
  钟成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加速载人登陆火星的准备,并尽可能全一些。
  
  如果实在没有选择,也只能让人类前去冒险。
  
  甚至都不需要做什么心理建设——这是一场战争,星际战争,前进号上生活的不是普通雇员,而是太空军的军人,这是他们的使命。
  
  前进号二期改造工程目前还只是个计划草案,主要精力都在太空港的设计研究上,再加上适应以及可靠性测试,前进号前往火星时的状态不会有太大改变。
  
  现在的前进号只有4个对接口,前往火星时它自身基本就能携带够所需物资,按照航发委现在的预案,是携带两架穿梭机,剩下两个对接口留作备用。
  
  萤火1号虽然还不能排除突然机械故障暴毙的可能,但大家都已经很默契地想到了很多。
  
  至于上面会做说什么决策众人也有些想法,毕竟现在的情况还是一无所知,肯定需要航天口进一步探测情况,只是动作幅度大小的问题而已。
  
  “改变计划吧,天问二号、三号、四号全部做好着陆并营救萤火1号的准备,至少我们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让它失联了。”
  
  林炬和沈祚舟都对钟成的命令没有反对意见,只是后者补充道:
  
  “既然发生了这种事,那我们是否应该……”
  
  沈祚舟合拢手指做了个向下劈的手势,显然是在询问是否要做武力准备。
  
  不过其余两人也不敢随意做决定,最后才由林炬说道:
  
  “肯定要有,总好过什么都不做,不过既然要做就做狠一点,可以准备一個大家伙。”
  
  “大?有多大?”
  
  “爆炸当量至少在一亿吨以上,不一定先发射过去,做点准备总归没错。”
  
  ……
  
  1655年,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首次发现了土卫六,这颗太阳系第二大的卫星。
  
  在几个世纪前,天文学家们远远还没有如今那样强大的观测手段,甚至连工具都全靠自制,所以还必须要求有不低的动手能力。
  
  近代观测星体通常有两种手段:光学望远镜、电子望远镜,但在那个只有光学望远镜,观测精度取决于人手打磨的时代,天文学家们还有一种办法:数学。
  
  日心说为什么战胜了地心说,并成为无法否认的公理?因为不管以地球还是太阳为中心计算太阳系其他星体的轨道,最后得出的结果都说明太阳才在C位。
  
  同样,当天文学家计算出一个星体的轨道时,假如观测结果与计算不符,那说明一定是某个星体的重力对它产生了影响。
  
  以此为基础,天文学家不需要用眼睛真的看到,就能用纸笔一点点把太阳系各个行星、他们的卫星、彗星全部“抓”出来,逐渐补全整个太阳系的星图。
  
  那如果要观测其他星系的行星呢?这时候光靠数学就行不通了。
  
  现代的天文学家想出的办法还是“看”。
  
  比如有一颗恒星距离地球100光年,什么望远镜来了也看不到它有没有行星,有多少行星,但只观测恒星也是可以的。
  
  假设这个恒星系有一颗行星环绕它运行,正好运行通过了朝太阳系的这一面,那么恒星的光芒会被遮挡一点,亮度下降一点点。
  
  多来几次这样的记录,人们只要一对照发现被观测恒星的亮度变化有规律,自然就能推断出这颗行星的轨道周期,进而推断它的质量。
  
  假如这颗行星有大气层,那么反射的光线中各频谱会因大气成分有所变化,如果对观测到的光线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就能知道它大气的大致成分。
  
  这样,即使是100光年外的星系,人们也能通过星星的明暗得到很多信息,即使有偏差也能蒙对一些。
  
  反过来,如果有观察者从遥远的距离上观测太阳系,得到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
  
  太阳系可不止有一颗行星,即使是最粗略的分析,观察着也能判断出太阳系至少同时存在巨行星和类地行星,要是多记录一些周期,慢慢归纳周期,建立数学模型,还能知道这里的巨行星不止一颗,类地行星也不止一颗。
  
  假设这里的观察者也是碳基生物,正好体型与人类差不多,科技树也点的差不多,那么他们就会这样想:
  
  有带大气的类地行星,那说明这里有居住潜力(大气层不仅仅用于呼吸,最大的作用其实是抵挡宇宙射线,没有什么生物能直接在高能粒子洪水般的冲击中生存),体积重量适中;
  
  再进一步观察,也许还能发现水存在的证据(假如他们需要水)。
  
  存在可能的生存环境,第二就是资源了。
  
  在星际尘埃聚集一团,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靠近,凝聚后爆发成为恒星后,很多轻重元素会被抛出,聚集形成围绕它运行的行星。
  
  巨行星(气态行星)意味着相当丰富的元素储备,轻重占比肯定都不小,发展的基础也具备了。
  
  对于有远见的观察者,它们会默默在资料库中给太阳系做一个记号,假如它们在未来打算殖民其他星系或者建个中转站之类的地方,太阳系具有多看一眼的价值。
  
  仅仅是多看一眼,太阳系所处在银河系的边缘,而且像它这样的恒星系多到数不清,遥远的观察者并没有过多关注的理由。
  
  银河系的尺度达到了惊人的10万X10万光年,拥有四条彼此间距约4500光年的悬臂,拥有数千亿颗恒星。
  
  假设里面有万分之一的星系可能适合生存,那也是几千万个。
  
  即使银河系有一百万个文明拥有星际航行的能力,一个文明也需要到访数十个星系才能探索完全。
  
  而如果要以人类的历史来做参考,一场星际旅行的时间足够文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按照相对论,一艘无限接近光速航行的星际飞船跨越一万光年,飞船上的时间可能才过去几个小时。
  
  十年,就足够发生一场重大的局域性突变,足够诞生一种新科技;
  
  二十年,一项科技就能从实验室中走出应用在每个个体上;
  
  三十年,掌握文明主体的一代人就逐渐完成了替换,新的局势已不可预测;
  
  五十年,旧时代的痕迹已经几乎消失,新人类提出的都将是过去根本无法理解的思想;
  
  一百年,即使是最伟大的政治实体也无法避免冲突,历史必然迎来转折点;
  
  一万年,足够这个循环进行一百次。
  
  当飞船上的旅客抵达目的地后,可能通讯器另一端的母星都不复存在,也可能连文明都已经消亡。
  
  但这也不能否定一个文明、一种意识形态长期存在的可能性,周朝可以考据的延续历史就有八百年,公认混乱且快速变化的战国时代也有200多年,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确实可能开始维持现状不再改变。
  
  但即使改变的可能性再低,时间也能给它充足的机会,让偶然变成必然。
  
  这种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明扩张的脚步,星际殖民不管对于什么样的文明都不是一件小事,不可忽视的资源不会毫无负担地一扔了之。
  
  从这样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文明会不远万里朝一个陌生的星星出发,然后去和人类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城市巷战(划掉)。
  
  人类始终希望听到宇宙中智慧体的声音,不管结局是好是坏,也提出了数不清的猜测和假说。
  
  21世纪里,被大多数人赞同的是大过滤器理论,暗示几乎没有文明能毫无拖累地抛弃所有负担拼命扩张,又不断保持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至于能够在宇宙中展示自己的存在。
  
  一部分人因此对人类的未来保持悲观,这也与世界貌合神离的表象相符。
  
  也因此,对于技术和工业有一定认知,同时稍微涉猎一点宇宙学和社会学的人都知道,外星人入侵太阳系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一点贫瘠的矿产,又或者是奴役人类,这种行为与现代人类抓猴子去流水线打螺丝无异。
  
  不过,更准确的类比应该是亚伯拉罕·林肯开着肌肉车从美洲穿过白令海峡,横穿欧亚去非洲抓,人类不需要大费周折图谋猴子的劳动力,也并不贪图它们的野生香蕉。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打算这么做,那么目的也一定不止这么单纯。
  
  “咔滋……咔滋……”
  
  深邃的黑暗中,以冰为主要成分的“地面”出现了一丝丝裂缝,在不断的撕扯中扩大,发出沉闷却危险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