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青苗当用应军饷 (第1/2页)
“唉~!”里长跟着叹息一声,宽慰道:“陛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年的快速发展可以改变许多事情。”
“咱晓得,明年等着粮食运回来,就不要产粮低地方的田赋,免一年,他们或许就差那一口气儿。”
朱元璋想着明年要增加粮食收入,心情略好。
转过头他又想起个事情:“宜长,青苗法你觉得如何?”
“陛下好策略,青苗法若不取利息,最适合种地的百姓。
不止可以借粮给需要的百姓,还可借鱼干、家中所用器皿。
然后分期还,不强制要求必须借,却必须监管到位。
否则富户本就有钱有粮,沟通官府把免息的东西借去再放贷。
那将后患无穷,百姓要骂的,如王半山,东华门北面的半山寺就他居住的。
咱就想不明白,他咋啥都不懂呢?不了解下面官员啊!甚至还不明白水利工程。
玄武湖那么好的地方,居然让他给填了,最后成啥样了?内涝、田瘠。
他根本不知民间疾苦,就是靠着不实用的学识来忽悠,假话、大话、空话。假大空是也!”
里长说着说着,开始抨击王安石,原来他也不了解王安石,架不住有人为他讲。
朱闻天最烦的就是满嘴放空炮,玩高屋建瓴的那种。
王安石恰好就是,比如他写的诗,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狂啊!傲慢啊!意思是他不在乎那些小事情,因为他地位高啊!
历史上夸他的人都是从学问方面来夸,承认他学问好,但也就是学问好,于民无益,升得越高越害民。
朱闻天则喜欢从基础开始做,先搞块试验的地方,行了再推广,避免出问题。
“是极是极!”朱元璋支持里长的话,看样子他也反感王安石。
“宜长,还是咱村子稳。那这个青苗法明年就用?青黄不接的时候,看哪里的百姓需要,借给他们。
咱都想好了,这不是把军士派出去嘛!反正都出一次,多做点事情。
咱不需要地方官来负责青苗法,咱就让军士管上。
他们直接到村子和县城里,了解事情最透彻,谁家缺不缺东西,是骗不了人滴!”
朱元璋接着说出他的计划,别人不可靠,现在的将士们没问题。
“陛下此策甚妙!”里长一脸崇拜的样子:“天啊!咱咋就没想到还能如此?哎呀!这下再不愁百姓饿肚子了。”
“是偶尔想起的,没什么大不了,你看啊!咱这样考虑……”
朱元璋脸笑成一朵花,与周围的人讲起自己的思路。
等士兵过去,让当地衙门把库房打开,那里有点粮食,不然打仗的时候怎么办?
种冬小麦的初夏收获时,就地把借出去的粮食补进库里,正好是新粮。
另一部分是种水稻,需要等到秋后再收,同时百姓也是秋天的时候处在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样的操作方法。
那一部分粮食无须往应天府运,应天府主要拿来养兵和朝廷的官员,加上后宫的人手。
现在应天府不缺粮,啥都够用,加上应天府,有三个府疯狂轮作和套种,那些粮食买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