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废除保举制 (第2/2页)
杨溥气得不轻,胡子一撅一撅的,几近破防:“有屁快放。”
“粗鲁。”李青嘀咕一句,清了清嗓子,正色道:“看似艰难,实则也就那么回事儿。”
……
“如何?”李青问。
“妙啊!”杨溥啧啧称奇:“若不是看你这么年轻,我都怀疑你是混迹朝堂数十载的元老。”
他越想越觉得可行,“你打算何时提出来?”
“明日早朝!”
“这个忙,本官帮了。”杨溥笑言:“看来老头子我的眼光果然不错,你果真非常人。”
“我优秀,我知道,但…你怎么还自夸上了?”李青嗤笑,“这和你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杨溥尬住,恼羞成怒道:“李青,好歹我也是你的上官,你岂能如此无礼。”
“你看你,大学士的肚量哪儿去了?”
“走,你走,我现在不想看见你。”杨溥气够呛。
他就没见过这么没品且放肆的人,若非李青有李青之资,他绝对让李青尝尝他的厉害。
“瞧你那小气劲儿。”李青咕哝一句,施施然离开,走了老远,都还能听见杨溥的破防声。
李青撇了撇嘴。
他就是故意气杨老头的,谁让他干事不地道。
杨荣死都死了,他没办法,杨士奇被他整得告老还乡,且搭上一儿子,当然,杨稷本就该死。
不过,相比之下,杨溥已经很幸运了。
…
次日,早朝。
李青掐着点儿进殿,站在末尾无聊地打着哈欠。
半刻钟后,朱祁镇踏入大殿。
君臣大礼过后,群臣回班站好。
老板坐着,打工人站着,一片和谐。
朱祁镇昨夜忙得太晚,打了个哈欠,问:“众卿可有本奏啊?”
“臣有本奏!”
一道突兀的声音响起。
各大佬回头,人太多,没看到是谁。
朱祁镇精神一振,坐直了身子,“准奏,上前奏议。”
李青出班,越过群臣来到御前。
“李卿有何本奏啊?”
“臣建议,废除保举制!”李青直入主题。
此话一出,群臣尽皆哗然。
各位大佬沉得住气,因为有人会帮他们说话。
果然,李青话音刚落,工部郎中就站了出来。
阴阳怪气道:“如果本官没记错的话,李都给事中也是被推举入朝的吧?”
“是啊,但这和我建议废除保举有区别吗?”李青似乎诧异。
“你……”工部郎中哑口无言,碰上这么一个不要脸的人,他还真不知该如何反怼。
李青又道:“在朝堂打断别人奏事,是失礼的行为,刘郎中若有不同意见,也应该等我说完才是。”
工部郎中恨声道:“本官姓王。”
“那挺不好意思的。”李青一点也没不好意思,转过身,继续奏道,“皇上,自保举制度推行以来,大明的官吏越来越多,这对国家财政造成了很大负担,
且,很多人都是没真才实学,德不配位……”
群臣心声: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李青这边刚巴拉完,刚被怼工部郎中立即站了出来,“皇上莫要听……”
“刘郎中你先等会儿,我还没说完呢。”
工部郎中噎了一下,无奈退了回去,随即想起了什么,怒道:“本官姓王。”
“那挺不好意思的。”李青点点头,继续道:“皇上,官员过多,不仅会加大朝廷财政开支,还不利于官员理事。”
杨溥随口说了一嘴,“人多了怎么还不好办事了呢?”
“权力分散了,容易扯皮。”李青道,“就拿六部的主事来说,洪武朝仅两人,直到宣德朝,也才四人而已,现在有多少?”
“不下九人!”朱祁镇说,“吏部更是足有十三人之多。”
“皇上,用的了这么多人吗?”李青问。
“根本用不了。”朱祁镇摇头。
“所以臣建议废除。”李青说。
朱祁镇轻轻点头,看向郭琎,“郭爱卿以为如何?”
“臣…”吏部刚被点了名,加上郭琎前些天树敌太多,他压力山大,“臣觉得李都给事中所言,有一定道理。”
“皇上,臣以为…李都给事中所言极是。”杨溥出班,朗声道:“朝廷机构臃肿,于朝政有害无益。”
顿了顿,“臣建议,可将因保举入仕的官员剔除,以精炼官场。”
“臣附议。”于谦紧随其后,“废除保举制,刻不容缓。”
“诸位。”杨溥团团一拱手,“大家都是凭本事科举中第,可自从推举制施行以来,每个职位多了多少人?
就拿……刘郎中你来说,工部现在有多少个员外郎?”
“十二个。”工部郎中回道,随即又补充道,“杨大学士,下官姓王。”
“那挺不好意思的。”杨溥继续道,“皇上,虽然那些被保举上来的人,都有贤名,但才干有待商榷;
保举他们上来的人也是出自一片好心,不过,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废除保举制,就不能追究责任人,追究就废除不了,这是李青原话,杨溥深以为然。
于谦见时机成熟,出班奏道:“臣附议!”
他拱手道:“那些靠着保举入仕的官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理应被善待,臣建议以致仕还乡的规格,让他们荣归故里。”
保举上来的人,不是和朝中大佬沾亲带故,就是给了大把银子。
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让那些人太难堪,这些大佬也脸面无光。
甚至会因为怕那些人恼火之下,将他们供出来,这些大佬会极力反对。
总之,保举人不追究责任,被保举人也不追究,并给予部分好处。
“臣附议!”最初和李青对着干的工部郎中,见大事可为,立即改变了立场。
他这么做,理由很简单。
和他同级别的官太多了,这导致他手里的权柄严重缩水,若是能把那些人剔除,那他能行使的权力,将会大大增加。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
为了避嫌,被保举上来的人是没资格上朝的,本来李青也没资格,是朱祁镇特许的。
这也是李青说废除保举制度,并不难的原因。
除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内阁几位阁臣外,其他人尽皆附议。
因为很多京官都是这些大佬保举进来的,他们侵犯的是下面人的利益。
下面这些人也有不少保举亲朋好友的,但他们能力有限,亲朋的官职小的可怜,相比之下,废除保举、剔除靠保举上来的官员,对他们更有利。
反正自己不会被追究,亲朋好友也不会被追究,没必要反对。
李青瞥了眼那些尚书、侍郎、都御史,嘴角浮现一抹笑意:“大局已定!”
…
~
pS:算二合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