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010小说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五百二十七章 清华开学

第五百二十七章 清华开学

  第五百二十七章 清华开学 (第1/2页)
  
  此时《申报》处于一个相对的低谷期,可能因为现在涌现出来的报纸太多,形成了一定冲击。
  
  不过论办报能力,众多新报的创始者或者运营者大都不能和史量才这种专业报人相提并论。
  
  李谕开着车前往清海军部找张謇,——清海军部旧址是临时政府的责任内阁办公地。
  
  提到民国风情,很多人往往都会联想到上海外滩的西式建筑,或者天津的五大道、南京的颐和路,但基本没人提北京城。
  
  可北伐之前,北洋政府的统治中心一直在北京,在民国史上绝对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不知为何,大家印象中民国的北京总是胡同、大褂之类。许多民国影视剧也是如此,演到上海滩或者天津五大道都是西式建筑外加西装、旗袍、发油、香烟,到了北京城就变了风格。
  
  莫非是历史的惯性?
  
  不过北京城并非完全没有近代风格的西洋建筑,眼前的清陆军部和海军部便是典型,它们是北京城里少有的仿西式建筑,并且还是建筑群。
  
  位置在后世的张自忠路,清末民国时期叫做铁狮子胡同。
  
  陆军部大楼于1906年左右修建,相比旁边紧挨着的海军部要更加巍峨一些。
  
  修建这两座大楼用的据说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的余款。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便在陆军部大楼,此后一年多的办公地点也在这儿。
  
  而国会、内阁的办公楼则在旁边的海军部大楼,参议院还有一处办公场所在象来街。两地离着还挺远,一个在北京城东北角,一个在西南角。
  
  总之清陆军部和海军部在一段时期里,是全国的权力中枢所在地。
  
  刚下车,李谕就遇到了蔡元培,与他一同进去找到了张謇。
  
  张謇听完李谕的话,当即表态:“《申报》几年前好不容易被咱们自己国人买下,只可惜买主席子佩不会经营,我看着都心痛。让史量才早点买下来也好!对方要多少钱?”
  
  李谕说:“开价12万元。”
  
  张謇想了想说:“席子佩从洋人手里花了75000元买下,转手就赚这么多,关键到他手里的这几年《申报》反而在下滑。能不能便宜点?”
  
  李谕说:“时过境迁,而且价格不算很高。趁着他决心想卖,不如干脆点赶紧盘过来。”
  
  张謇道:“如此也好,这钱咱们凑凑能拿得出来。”
  
  张謇搞了多年实业,是个有钱的主儿,李谕自然更不差钱,12万元轻轻松松。
  
  购买《申报》动作一定要快,不然如今的主家席子佩很可能会后悔。
  
  席子佩从1906年开始磋商,直到1909年才完全买下《申报》。而卖《申报》则很快,几个月就谈妥。
  
  事后他果然后悔,因为史量才经营得太好,《申报》销量节节攀升,价值水涨船高。
  
  于是席子佩在三年后聘请律师起诉,辩称他卖出的只是报馆产业,“申报”这个商标并没有卖给史量才,所以史量才不能以“申报”为名出版报纸。
  
  他请的律师挺有能耐,抓住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法律漏洞,让史量才吃了个暗亏。史量才最终败诉,只能又拿出24.5万元给席子佩。
  
  然而席子佩得到这笔巨款后仍不甘心,办了个《新申报》想竞争一下,结果一年后就因经营不善停刊,好歹是把钱又都赔了进去。
  
  届时李谕得嘱咐好史量才,合同务必加上包含申报商标权的条款。
  
  蔡元培又对李谕说:“现在教育部需要招募一批人员,疏才兄弟既然不愿进入政坛与我们‘同流合污’,总该帮着给介绍点人,不然我不就成了光杆司令。”
  
  李谕笑道:“应该的。”
  
  蔡元培说:“理科人才你比较熟,让他们在教育部挂个职,薪水不要白不要,然后本身大学讲师或者工程人员的本职不耽误。”
  
  李谕说:“我明白了。”
  
  虞和钦过不了多久就会回国,他不仅热爱化学,同时是个有管理能力的人,很适合在教育部做点事。
  
  鲁迅今年也会受聘于教育部。
  
  民国时期,普通工人工资很低,一个月也就十来个大洋,但鲁迅在教育部每个月工资有二三百元,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离开海军部大楼后,李谕把钱先给了史量才,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专门请个律师拟定合同。
  
  史量才虽然不像李谕这种穿越者一样知道未来会怎样,但看李谕言之凿凿,而且十多万的交易真心是个大买卖,于是同意了。
  
  送别史量才没几天,清华学校终于开校。
  
  李谕身上还有监督一职,必然要去一趟。
  
  李谕照例开上小汽车,出了西直门,然后沿着一条马路向着海淀西北而去。
  
  此时的海淀只是个寻常市镇,蛮荒凉。不过通往清华的这条路由于还通着颐和园、圆明园,基本上每天都有人维护,道路条件还算不错。
  
  从晚清开始,沿途就有好几处步军统领衙门安置的维护点,里面有清道夫。李谕在路上时不时看到他们在道上洒黄土,然后一勺一勺泼清水。
  
  李谕的车走的是两旁铺石的路,也能走套马大车。
  
  此时已经到了春天,路两旁的官柳枝繁叶盛,如果傍晚在这条路上行走,绝对是上夕阳古道,情景幽绝。
  
  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与之后的第二任校长周诒春共同在门口迎接李谕。
  
  周诒春刚刚留学归国,唐国安非常器重他,点名让他做了教务长。
  
  “国禄(唐国安字)兄,诒春,别来无恙。”李谕下车后与他们打了招呼。
  
  唐国安说:“疏才兄弟,你可是个大香饽饽,我听说你在上海创建了一所大学,又被严复叫去北京大学代课,我都怕你不再回清华学校。”
  
  “怎么可能!”李谕笑道,“反而国禄兄本可于参议院中谋得高位,却仍然留在学校中,令人钦佩。”
  
  辛亥之后,以前一同在清华学校的周自齐、颜惠庆、范源濂等人都当上了新内阁的高官,只剩下唐国安。
  
  本来唐国安也能在国会中有显赫官职,毕竟他学历没得说,背景也深得很,与内阁总理唐绍仪既是同乡又是同学,还是同宗同辈的叔伯兄弟。
  
  唐国安说:“疏才不爱仕途,我也一样,还是在清华更顺心。”
  
  几人向校园中走去,李谕随口问道:“有多少学生回来了?”
  
  唐国安说:“还不错,回来了360人。”
  
  差不多都回来了,毕竟清华的条件放眼全国都是数得着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