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孤家寡人 (第1/2页)
“胡惟庸大宇宙……这洪武帝好大的手笔。”
广政殿中,赵匡胤与赵普早已尽释前嫌,故而对晋宣帝如何如何并不是很关心。
但作为大宋天子,赵匡胤看到的是一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独断君王。
宇宙不是什么新词儿,虽然后世冠以“大”,但借着以汉字为纽带,还是模模糊糊理解了其中之意。
一个铁腕皇帝雷厉风行办的大案,一个新生帝国迅速崛起的过程,其中骄横的勋贵与蠢蠢欲动的外患盘根错节,最终又被这个帝王毫不留情的一一剪除。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胡惟庸三字反倒是成了最好的利器。
也就是在这一刻赵匡胤才清楚感受到这大明王朝当中的凛凛之威意,令人遍体生寒。
赵普也想到了这些,于是摇摇头道:
“只盼着,这大明洪武帝并不是邀旧兄弟满堂观光幕的。”
想想若是邀兄弟同观,然后再眼睁睁看着光幕缓缓讲述洪武帝推罪勋贵依次惩治,若是这般的话……
赵普不自觉的把目光在空炅法师和官家的身上游移了一阵,最后还是垂下脑袋心底隐隐泛起一点不可言说的遗憾来。
不过无论是对赵匡胤还是赵普来说,光幕上展示的世界之景都算得上司空见惯。
但这些对赵德昭来说,即便是此前已经看过,但听得后世相当随意的聊起华夏周边之诸国,也还是禁不住生出神往之意。
果真如阿爹所说,大宋可为之事,何其多矣。
【说李善长之死是司马懿全责,这个同行认知的底层逻辑其实还是基因问题。
从这一点上来说,略微翻一下老朱的家谱,就能比较清楚的看出来。
洪武帝爸朱世珍,逝世于六十三岁,而李善长死的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六十二岁。
而且再略微往下翻一下也能发现,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当中,寿过七十的唯有三个,其中代王72,岷王71,宁王70,从这一点上看老朱家确实可能没什么长寿基因。
再从年龄上来说,李善长比朱元璋年长了十四岁,因此早期的朱元璋多半是并没有此类担忧,甚至多半是想要如李二凤与房玄龄一般,为老臣送终而留下一段佳话。
但随着时间愈往后推,他朱元璋眼看一步步接近了父亲死亡的年龄,但本应该躺在棺材里缔造君臣佳话的李善长,反倒是活蹦乱跳一副还扛得住的架势。
于是李善长在朱元璋眼中就愈来愈不像“李萧何”“李玄龄”,反倒是愈发像“司马善长”了。
另外,在李善长“改姓”司马之前,朱元璋实际上待这个老臣也算是仁至义尽,洪武第一大案胡惟庸案当中,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惟庸相当亲密,这是一个多方能够佐证的事实。
而从李存义身上来说,李善长也相当难以撇清关系,但朱元璋对胡惟庸案当中其他人是痛下杀手,比如涂节这样认罪态度良好的御史都落了个身首分离的结局。
而作为胡惟庸的亲密战友,李氏兄弟别说罪责,连一两句重话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