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事发开端 (第1/2页)
眼见大明皇帝的质问被四弟平息,朱标从心底赞叹了一下。
随即便听到那边六弟朱桢在向哥哥们问,什么叫“最终解释权”了。
关于这个问题二弟三弟皆无言以对,唯有五弟朱橚似乎要说点什么,但最终却又欲言又止。
不过朱标倒是能猜出来一点。
后世所说的主办方,多半与东家是同意,而解释权也更加容易理解,便是如同经世大儒注解先贤语录一般,解读之意各不相同。
而落在丹书铁券这个东西上倒是可以更正一下——最终解释权归天子所有。
三个月前那次,光幕有说到钱氏的丹书铁券,故而过年前后朱标读书时便请教了学士们,将历代有关丹书铁券之记读了一读,而最终之所见……
这东西起于汉高祖,于南北朝时嘉免死之能,彼时魏孝文帝之近臣还会主动求取铁券以护身。
隋唐亦循其制,而铁券之滥发始于安史之乱前后,但有功于唐廷者,无不赐铁券取其诚,但铁券的免死之能反倒是愈弱,而且甚至还生出了李怀光拒受铁券的记载——人臣反,赐铁券。怀光不反,今赐铁券,是使之反也。
虽然后来李怀光亦反,但朱标通读之后觉得跟铁券没什么关系,纯粹是李怀光自疑益重而自危,遂阴连朱泚。
不过李怀光能如此说,倒足以见那时起,铁券的免死之能就有很大的商榷空间了。
或许也是因此,后来才有传闻,据说朱友谦被陷杀时曾以李存勖所赐之铁券求免罪,却被笑“正是今上叫斩耳”。
因此,总而总之,对那些当今大明手持铁券的、昔日父亲好兄弟、他朱标好叔叔们的前景如何,大明皇太子还是有点悲观的。
只不过因为此前光幕所说的,钱氏用铁券在爹爹这里真的免死并记于史书,故而朱标对铁券之作用还有一点幻想。
但如今既明白了“铁券免死解释权归皇帝所有”,朱标也是豁然开朗。
大明勋贵将来究竟是否得存,与铁券并无关系,皆在乎爹爹一念之间而已。
毕竟……再回头看着那头冠已无而且肩膀已然垮下去不少的李善长,朱标一时间心里也是万分复杂。
【现在一般认为,胡惟庸案的正式开端,是洪武十二年的两件事。
一个是胡惟庸私杀马车夫案,一个是占城贡使案。
首先是胡惟庸儿子之死,洪武十二年,胡惟庸的宝贝儿子驾马车在京城超速行驶,结果大概是古代交通状况不太理想,最终这位衙内坠马车而亡。
胡惟庸大怒直接杀了司机——也就是马车夫,此事被朱元璋知道以后把厨师小胡叫过来骂的狗血淋头,扬言要小胡偿命,并拒绝了小胡赔偿金帛的提议,据说因为这件事让胡惟庸有了反意开始阴结手下。
而同年,占城使者前来朝觐,胡惟庸直接自作主张分了贡品,结果没想到这件事被老朱知道引发雷霆大怒,小胡惊惧之下将责任推诿给礼部,但礼部肯定不想背这个锅啊,于是站出来指责中书省,两边愈闹愈大最终引得朱元璋不耐,将涉事大臣全部下狱问罪,最终把事情闹大了。
不过这里需要区分一下,占城贡使案当中死的是汪广洋,这位老哥洪武十年又被老朱喊回来做了右丞相想要节制一下胡惟庸,结果依旧开摆,占城贡使案当中在老朱已经知道的情况下依旧嘴硬说“无是事”触了老朱的逆鳞,认为汪广洋有朋党之嫌所以追究罪过,最终汪广洋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