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财政缺口到底有多大 (第2/2页)
而适当通过膨胀,比通货紧缩要好的多。
只是如何让适当通货膨胀,不演变成为恶行通货膨胀,就是何夕所担心的事情了。
「大人,以我之见。五亿太少了。最少发十亿。」姚广孝语出惊人。
杨士奇愣住了,说道:「姚先生,你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这五亿元我都不知道去什么地方筹借了。你还十亿,我甚至不知道市面上有没有这么快多钱。放出去这么多钱,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搞不好会出大事的。」
何夕也皱眉。
三亿元,单单国债或许可以解决。但是五亿元,就由压力了。更不要说十亿元。那是一下子借大明朝廷十年的财政收入啊。
何夕倒不是担心还不了,他是担心大放水会遇见的各种问题,通货膨胀,能不能控制得住?
姚广孝说道:「大人,我不懂财政上的事情。这到底借多少钱,我也确定不了一个数字。但是我要说的是,越多越好。越多大人在战后的局面就越稳定。越多天下人就越依仗大人,大人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而今有些事情,不能不考虑一下了。」
何夕顿时明白了姚广孝的想法。
姚广孝是给何夕加筹码。
何夕其实也是有忧虑的。天下人都是好逸恶劳的。而儒家体系偏偏是一套静态的苟且的体系。儒家体系之中的朝廷事务是非常少的。而在何夕变法之后的大明朝廷,那简直忙得要死。
单单中枢就扩大了十几倍。在大明朝,文官总共有一万多人。而在何夕这里,单单中枢二十多个部,还有各种机构加起来的官员,就有一万多人。这里说的还是官。何夕将大量吏员纳入官员之中。也打通了吏员到官员的通道。但是吏员的数量还在官员之上,也就是说如果统计吏员数字,估计还要翻一番。
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很多人都很忧虑的。
很多人其实并不想要这样的朝廷,这不是他们心目中的朝廷。事情太多,他们所想的大老爷们不一样。
何夕努力想建立一套公务员体系,来代替封建官僚体系。但是很遗憾,何夕这一套体系之中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即便如此,已经有很多人看何夕不爽了。
而今不过是战争压制了这些异样的声音。
当不打仗的时候,这些声音一定会响起来的。
姚广孝觉得何夕需要一些筹码,让其他人不敢动。在他看来,债务就是筹码。
大明王朝在理财思想上,很传统。如果不是何夕在,国债这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行得通。即便而今行得通了。也被当做临时的权宜之计。不可能不还的。而且要尽快还。
虽然何夕不觉得十几亿债务算什么?
且不说,只要工业革命扩展到全国去,统合全国生产与市场之后,大明商税会增长到什么地步,单单说货币贬值这一件事情,即便加上国债的利息,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甚至何夕都不知道,这些人能不能跑赢通胀。
但是别人可没有何夕这个信心。
一想到代替何夕成为首辅,就要代替何夕去还这十几亿的债务。估计很多人都会望而却步的。即便是朱雄英也要考虑一下,谁能代替何夕做成这样的事情。最少能给何夕争取数年的时候,压制朱雄英与何夕之间的矛盾。
但也仅仅能压制而已。
姚广孝心中暗道:「我的大人,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即便这样做了,也仅仅只能压制你们之间的矛盾而已。将来总是会爆发的。难道真的想功成身退吗?」
对于这一件事情,姚广孝没有问。但是他不太相信何
夕这个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