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南京的各种问题 (第2/2页)
傅友德这一句话,让朱允炆更是感觉不舒服。
东南战事因为对靖江王很顺利,朱允炆自然将身边的人安排下去培养历练。
培养自己在军中嫡系力量,一直朱允炆做的事情。
本来一切顺利。靖江王败北。朱允炆的人因为战功高升,甚至把持海上贸易,给朱允炆带来很多收入。
是的。朝廷的收入是朝廷的钱,朝廷的钱,都是有安排的。在朱元璋看来,朝廷的钱与自己的钱相差不大,朱元璋生活简朴,他有钱也是在朝廷上花,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皇宫的私下收入很少。
但是朱允炆就不一样了。
并不是说朱允炆生活上比朱元璋奢侈太多了。
是的,朱允炆并不如朱元璋简朴,但是一个人的花销才多少钱。朱允炆并没有大修宫室,酒池肉林。也就没有多少。
只是,朱允炆需要额外的钱给与跟随者额外的利益。
这就是朱允炆与朱元璋的不同,朱元璋下令,下面人敢不执行,提头来见。朱允炆就必须有额外的手段,甚至,对于一些文官与武将大佬,必须用各种手段,其中也包括钱,虽然不仅仅是钱。
所以,朱允炆必须有钱。
海上的事务,就被朱允炆拿到手中,作为财源之一。
之前傅友德从来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事情,不是不关注,不知道。而是知道不能越界。傅友德已经执掌大权,手中的军队几乎占据了南京所有军队的一半。
这种情况下,你还对皇帝在军中的力量指手画脚。
你是在想什么?或者准备做什么?
只是傅友德而今对海上的战事,已经忍无可忍了。
傅友德可是在日本打过仗的。他对北京的海上优势,其实很明白。这里面最大的优势,其实并不是船只的优势,而是造船的优势。真正说起来,海上船只数量以东南为最。
奈何,东南造船业却远远比不上辽东。
一方面是原材料优势,另外一方面是技术优势。而今更有市场优势。
原材料优势就不用说了,东北大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伐木业是整个东北最先发展起来的产业,适合造大船的木料储备了不知道多少。
要知道,一根木头从砍下来,到能够造船,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而今现在可以造船的木头,都是洪武二十五年之后,就开始储备的。但是洪武二十五年之后,正是海上船只有一些过剩,木料价格大规模下降,很多伐木场都倒闭了。
也就是辽东财大气粗能够囤积起来。.
技术优势就不用提了。
这十几年来,辽东一直是大明最新技术的试验场。旅顺造船厂更是大明,乃至整个世界技术最高的船厂。而且从辽东能够得到更多的铁件。虽然造船大部分用木头,甚至很多造船技术都可以做到不用一根铁钉,但实际上,不用铁钉固然有技术问题,比如铁与木头结合,时间长了会有问题,但更多的是因为铁价贵。
而今随着何夕将铁的价格给打下来了,造船用的铁料越来越多了。
这些在辽东都能很便宜的获得。
也算是产业链优势。
在开战以来,南京几乎没有对海上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开海作为何夕制定的政策,没有被推翻,已经是看在钱的份上了,想要更多的优待,根本不可能。
所以,南京下辖这些地方,海贸还在顽强的进行着的,但是都不赚钱。
而何夕这边,为了打开市场,为了振兴海贸,何夕不惜发动战争。自然带来很大船只需求,很多商船都做随军的生意了。总之有极大的市场。
如此一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