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战胜于朝廷 (第2/2页)
伯颜灭宋之后,号称兵不血刃,那自然是假的。但是江南投降的士大夫们进行拉拢,却是真的。而这些地方,在元末战乱之中损失并不大,所以士大夫力量站上风。这些地方真效忠南京是真的。
但是其他方面就不一样了,西北,西南很多地方,谈不上坐观成败,但是还想如洪武年那样指挥地方却是不容易的。
从南京对付瞿能的手段,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地方上人心向背,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重要。
何夕说道:「你明白这一点,我就放心回去了。」
叶沈说道:「大人你这是要回去啊?」随即叶沈觉得自己语气之中的欢喜好像太多了一点,连忙说道:「我们这里离不得大人指点。」
何夕说道:「我在这里,能做都已经做了,你只要按我说的做,我在这里不在这里一样的。而这个天下真正的战场,不在这里,而是在朝廷。」
何夕很明白,这一次大战的原因。
对他来说,如果仅仅是帮助朱雄英登上帝位,什么也没有改变,这一场大战就是输的。同样的,战争规格大到一定程度,最大的问题,就不是战争上的胜负了。
是的,战场上的胜负很重要。
比如这一场禹县之战。一下子让天下震动,给北军更多时间,已经战略回旋余地。但问题是,对于南北双方来说,这样的战事,胜上数场,或者败上数场,都没有问题。不可能决定双方的生死。
真正决定双方生死的,是数十万人数百万人的决战,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单纯是军事问题了,支撑军事的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是叶沈的战场。而不是何夕的战场。
-------
唐胜宗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师。
整个南京都惊呆了。
如果说,之前朱雄英在北京称监国,很多人都觉得是皇位传承之中的一点小问题,毕竟中国的历史很长,这种皇位继承之中的小问题,时常都用,无非是旋起旋灭。甚至很多人熬不过三个月。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徐达冯胜的战略眼光,感觉这一战轻易平定不了。
而此刻禹县之战,却让很多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固然不觉得朝廷,也就是南京方面会败,毕竟双方的差距太大了。他们觉得朝廷的人力物力远胜于北京,更是名将如云,将星如雨。
平定北京之乱,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但是这一战,让他们忽然觉得,或许想拿吴王进京,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种思维的转变,对于朱允炆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原因很简单。
之前,在朝廷大臣潜意识之中,朱允炆是皇帝,吴王朱雄英是逆贼,而今,在他们眼中,朱允炆依然是皇帝,而吴王却是吴王了。什么意思,就是朱雄英是一个皇位的竞争者,而不是逆贼。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变化。对整个朝廷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逆贼,朝廷上下,自然是奋勇当先,以求平定逆贼。谋求功劳,如唐胜宗。但是对于吴王,皇位竞争者,就要想另外一件事情,万一,就算是万一,这个吴王真上位了怎么办?
一旦很多人开始有这个心思了,南京朝廷运行就会出问题,倒不是出什么大问题,但是大家互相推诿,想留些情面,留些缓冲,即便原因投身于平叛事业之中的人,也会多思考一些成本。
这些看似不
起眼的事情,让本来运作不怎么灵的南京朝廷,变得更加迟钝不堪。
一个人的心思动摇没有问题,但是一群人心思动摇,直接反应在朝廷气氛上了。